丁肇中:中文是一种伟大的语言,为什么不用中文来演讲呢?

文化自信一一汉字是伟大的文字,为什么不用汉字发表论文呢?

  11月7日,在北京怀柔举办的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国际战略研讨会上,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等70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应邀参加。




  第一个上台作《与中国科学家合作四十年的物理学研究成果》报告。


  不同于主持人和其他报告者,他特意把报告改成了中文。而且,他还表示,中文是一种伟大的语言,为什么不用中文来演讲呢?




  丁肇中此举得到了现场听众的热烈掌声。一些参会者也表示认同,科学家作报告应该考虑公众传播因素。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杨威迦表示,以后也考虑中文报告。


  此事在微博上引发热议,一些人表示,国际性学术会议,英文表示国际化。但更多人表示,在中国国内作报告,中文比较合适。


  有网友表示,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,讲法国人对法兰西语言感情的《最后一课》作为课文,还被收录进中国初中语文教材中。


  主办方考虑到丁肇中已83岁高龄和身体因素,安排了座椅,但他坚持撤掉座椅,严肃地说:“Take it out”,全程站着完成了近一个小时的中文报告,内容涉及高能物理、航空航天等领域。




  在报告中,他表示,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限,还有待拓展甚至改变。




  丁肇中生于1936年1月27日,祖籍山东省日照。


  1974年,他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里希特几乎同时发现新的基本粒子-J粒子(这种粒子的寿命等于其他任何粒子的一千倍),即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,因而同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美国政府的劳伦斯奖。


  当时,新闻界有一个误会,以为J粒子就是“丁粒子”,是丁肇中以姓氏来命名的。其实,这纯属巧合。丁肇中的本意是,想用这个粒子来纪念他们在探索电磁流性质方面,花了10年时间才获得的这项重要新发现。加之物理文献中习惯用J来表示电磁流,因此,丁肇中便以拉丁字母“J”来命名这个新粒子。


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课本中曾收录他的演讲,题目是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》。

情报员: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袁于飞等
编辑员:晓书虫
图片源:见水印、标注

教材视频

联系我们

唯一正版王码,一切知识产权归王码公司所   备案号:京ICP备10048593号-1  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5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