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伟乐章中的强劲旋律

人类文明史上,共有四大象形文字,其中的三种,即埃及的圣书字,苏美尔人的楔形字(又称丁头字)以及玛雅文,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;唯有中国的汉字久盛不衰,得以独存。也许,汉字是人类文化史上迄今仅存的最具艺术价值的图形文字。虽然汉字几经变革,许多字早已失却了造字时的“理据”,但至今仍有许多汉字绘形绘色,仍然可从字的结构中体味祖先造字之用心良苦,有时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。比如“笑”,可谓是造字史上的一个杰作:无论你怎么看,都可清楚地看到“笑”得又甜又美的样子;再如“休”,那便是一个人靠在树上不干活的写意。

如果说汉字在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,在多数文字都走入“拼音”这一轨道之后,却居然可以“从一而终”,以其“中国特色”执迷于“象形拼形”而不悟,算得上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的话,那么,在电脑信息时代,这种古老的、被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称之为“极端落后”、责之曰“误民误国”的方块汉字,在世人的声讨中,在国人的焦虑中,仅仅经过十几个春秋,又居然逃脱了“死刑”而活了下来,又居然枯木逢春,傲傲然矗立于世界文字之林,悠悠哉通行于信息社会,这应该称得上是一个更伟大的奇迹了!

一代人为拯救汉字而上下求索,为汉字输入电脑而呕心沥血。这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,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宏伟乐章中的一个强劲旋律。

如今,在汉字电脑化这一问题上,我们的“主旋律”既不是“汉字能否进入电脑”,也不是进入电脑的效率“能否与西文同日而语”了。我们的兴奋点是:在未能把汉字输入大规模地纳入中小学教育之前,如何让青年人、中年人,甚至老年人,尽快完成汉字输入的“补课”教育。

因为我们没有像美国人那样,从儿童时代起就会打键,把电脑玩得滚瓜烂熟;

因为我们未曾像学习汉语拼音那样,在小学里花过一两年功夫;

因为我们忙于工作、忙于旅游、忙于打麻将和唱卡拉OK,很难挤出两三天时间;

又因为我们的汉字,不是由少数几个字母拼写而成的,跟洋人的键盘很难配套;

所以,我们常常一边抱怨着祖先缺乏先见之明,一边把手放到键盘上发呆:一个字一个键该多好!搞什么拆分编码?谁知道一个汉字要拆成几块,要编哪几个码?甚至于将“横竖撇捺折”用12345来代表,一些人也难以对号入座!

键盘不能将就汉字,汉字只能屈从于键盘。为了向电脑输入汉字,拆分汉字,确定编码,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、社会性的老大难。

如何帮助成年人形象生动地,快速准确地认识编码,熟悉键位;如何编写教材,通过实例全面掌握输入方案的码元和编码规则,就成了我们发明汉字输入法之后的一项紧迫任务。舍此,输入法便不可能获得社会化应用。

为此,作者发明了“无拆分编码法”这一专利技术。这本字典就是全面实现这一专利技术的第一次尝试和第一个样本。

不难考证,对于使用汉字的人来讲,不管是外国人或是中国人,在书写、使用及编码的过程中,实际上是把汉字作为一幅幅图画对待的。而汉字构成的“理据”,汉字造字的故事,除少数文字学家之外,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,也可能不感兴趣。用他们的话说,“只要能输入正确,快速又易学,就行”。

固然知道汉字的故事有助于认知汉字,这是汉字文化的传统,但要求一个中小学生熟知几千个小故事,才能学会汉字输入,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因为“事实是,在汉字这个大字符集中,有的字有理据,有的字没有理据,有的字有部分理据,有的字本来有理据,在发展的过程中失去了理据”(见《现代汉字学纲要》第81页,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著)。

依据编码学和图形学的原理,我们把汉字结构中那些经常出现的笔画,及其组合特征,如“王、土、大、木、工”以及“、、、、”等,叫做“码元”,意为用于编码的笔画结构特征即结构单元,简称“码元”。而且,我们把特征一致,或形态相近的笔画结构,如“、、”,统称为同一种码元,“、、”就是另一种码元等。

一个汉字图形中,常常有若干个码元,形成一个系列。在王码(五笔字型)中,每一个码元,都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键位上,这个键位有字母,有区位号,区位号和字母就成了码元的编码,也就是输入码。编码时,码元的顺序与汉字规范的书写顺序基本上是一致的。

这样,我们输入一个汉字时,只须按取码规则,把码元所在的键按一下,或输入码元的区位码即可。

从汉字结构中辨认、识别出码元,并将码元所在的键按一下(或输入码元的区位码),是不必把汉字拆分开来的,根本没有必要把汉字拆成一块又一块。这样,就不存在拆得合理不合理的问题了。

我们不妨把一个汉字比作一幢楼房:有窗户、门、阳台。这些门、窗户、阳台,就相当于“码元”(以前也叫“字根”或“部件”,但作者认为,码元这一名称更确切)。

我们给码元编码,就好像登记一下楼房的门窗、阳台一样,何需将楼房“拆散”?我们为汉字编码,自然也无需将汉字“拆散”!这就是作者在研究98王码的过程中,创造的“无拆分编码法”。

“无拆分编码”源于作者对汉字图像视觉认知规律的深入研究,以及对数以千计的五笔字型操作员打字心理过程的调查分析。统计表明,几乎没有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录入时把汉字“拆开”,他们的思维过程“仅仅是把汉字当作一个整体,看到某个笔画特征,立即按一下对应的键”。

“无拆分编码法”的应用,将极大地展现汉字作为平面图形文字在认知教学中的视觉优势,不但使一般人认为“难拆难分,难学难记”的形码在学习时形象生动,直观快捷,而且彻底克服了“汉字拆分”与“文字规范”的尖锐矛盾。对于消除长期以来不同学科之间各执一词的相互非难和误解,对于融多学科之长用于编码设计和教学,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。

由气象出版社首次出版的这本字典,就是基于上述“无拆分”原理设计的。每栏空心字中被描黑的部分,是汉字结构中被取码的码元。用这一表现方法,谁都可以一眼看出,每个字是由哪些码元构成的,该取哪些特征参加编码,连同码元的“周边”关系,真可谓是显而易见,直观易辨,经久不忘。

字典中同时还列出了该字的区位码编码、键位字母编码、五笔画编码及简码标志等信息资料。在注释一栏中,又逐字注明了字型代号、末笔代码、取码规则以及注意事项,相信这些资料对初学者是十分有用的。 使用本字典,反复练习,即可在完整的汉字图形中,形成“整字不拆,码元定位”的概念和“眼见手到,按键自如”的打字习惯。

98版五笔字型,是作者于1986年推出五笔字型的第一代定型版本(86版,又称4.5版)之后,又经十年研究完成的五笔字型第二代定型版本。本册字典就是依据这一新版本编写的。

凭20年从事编码研究、键盘设计和教学培训的经验体会,作者相信,本字典的出版发行,可望为王码(五笔字型)的普及进而纳入中小学教育开辟一条新路。

作者对气象出版社王码教材编辑室陈云峰主任等,在本书的策划、设计及制作过程中,所付出的心血劳动表示衷心感谢;作者欢迎学术界及用户朋友,对本书提出意见和建议,以便改进。

一九九八年九月九日 於北京

本文为系1998年9月为《98王码无拆分编码字典》所作的序言

教材视频

联系我们

唯一正版王码,一切知识产权归王码公司所   备案号:京ICP备10048593号-1  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5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