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时间上说,本文所指的汉字“三大困惑”,第一个“查字难的困惑”,这是汉字与生俱来、日渐严重、拖延了数千年,至今不曾治愈的一个“慢性病”。
第二个“输入难的困惑”,则是历时十多年,差点让汉字“送了命”的一场“急性病”。
本来,汉字输入取得重大突破是件好事,是真正值得大加庆贺的!但由于用“拼音输入”引发出了“不用写字——不会写字”这样的问题,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!这是当代汉字的第三大困惑,可算是一个将要不断“迁延的急性病”。若不及时“诊治”,若不“中西兼治”,将会使汉字在三五十年之内就“病入膏肓”而名存实亡!这一观点决非危言耸听!
在信息时代,如若人们“查字”要用一种方法,“输入”却要用另一种方法,两种方法又都不能为巩固正确书写汉字做贡献,都无助于倡导汉字规范的话,这对于中国的汉字来说,就不是一件好事!
千年之久的汉字“查字难”期待着革命;万码奔腾的汉字输入法,需要统一;
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,亟需用强力的手段提高国人汉字的书写能力;
分别解决汉字“三大困惑”的方案,也许不乏其例。人们要问:要用同一个方案,使这三者同时得到解决,“一举三得”的方案有没有呢?
本文介绍的“数字王码”,便是这样的一个理想方案!
首先,“数字王码”是一种简单易学,可从汉字的图形上直接“读”出“数字码”的普及型输入法,既可用于电脑,也可用于手机、电话机和各种数字产品;
第二,“数字王码”同时就是全新的字典、辞书排序法、查字法,依照输入码从小到大排序,便可以从汉字的图形上“观察”出字和词所在的“页码”,由此实现汉字查字法的革命;
第三,由于输入码和检索码都是按照书写顺序,按照规范的笔画设计的,所以,人们只要输入,只要检索,就等于天天在复习、学习汉字的正确书写!从根本上避免“不会写字”的现象发生,当然就再也不会“提笔忘字”了!
此外,王码在国内外早已有数以千万计的用户群,关于王码的基本知识早已成为公共知识,而“数字王码”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编码法,上过小学的人均可无师自通,有广泛的用户基础而易于普及。
普及推广“数字王码”,最重要的方法是纳入教学,将基本知识和方法,如将6个码元“一丨丿乀乙口”对应123456,及其“前四末一”或者“首部——余部”取码法,纳入国内外华人中小学的教材之中,让孩子们从认字开始,每认一个字,每写一个字,就同时知道它的输入码和检索查字码!
例如,用“数字王码”中的第二种方法——“前四末一”对“新”取码时,它的前4个和最后一个笔画的编码是41432,在电脑上输入41432,即可出现“新”;当字典照此排列时,在“41432”这个“页码”处,便可查到“新”字!
作者在此建议,在教学生认字、写字时,应以楷体为主。包括小学课本,也应当以楷体字作为正文。因为楷体字历史悠久,字形和笔画结构都比较稳定而少变化,字中的各种笔画一个个清晰可辩,当然也便于认字和编码。
值得指出的是,当前“电脑汉字”盛行,“电脑汉字”除了正体之外,还有许多字形怪异、花里胡哨、“艺术”得很、名目繁多的字体。种种变体、变化泛滥,对汉字的规范书写造成了极大的冲击!许多人莫衷一是,最终“不会写字”或乱写字,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!这是非常不利于汉字的认字教学,不利于建立输入编码体系和检索编码体系的一个倾向!
正如电脑软件光盘和VCD、DVD最终要统一格式一样,有助于汉字书写的电脑输入法、手机输入法和汉字的检索查字法,也必然要实现“大一统”!这是大势所趋,这是民心所向。
为此,作者认为,面对输入、查字、有利于书写汉字这三大要求,任何只具备单一功能的方案,最终都不会有生命力,最终都必然被能“同时满足这三者”的方案取而代之!输入、查字、书写走向“大一统”,这是汉字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必然结果。
待到汉字的“三大困惑”全面释解之时,待到汉字的信息处理在人机界面上比西方文字还要简单、还要快捷之时,谁还会说东方落后、汉字落后呢?还有哪位华人不为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而欢呼呢?